超音波除了洗眼鏡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的用途, 像是超音波刀或是超音波加濕機. 傳統的超音波是利用施加電壓在壓電晶體兩端跟利用共振結構來放出超音波. 除了這類的以外, 現在也有一些研究是利用表面指叉電極(IDT, InterDigital Transducer) 跟壓電晶體產生表片超音波. 把指叉電極做在壓電晶片上, 當施加電壓時, 就會壓縮晶體表面然後產生表面超音波. 當表面超音波產生以後, 會霧化在上面的液體, 使之產生微米等級的霧狀水珠. 如果用在吸入劑的使用上, 因為微小的水珠比較容易深入氣管分支到達肺泡, 所以可以幫助藥物有效而快速的吸收. 傳統的超音波當然也做得到, 不過可能體積上會大一些. 表面超音波因為可以做的很小所以在一些可攜式裝置上可能有一些優勢. 這影片的例子是哮喘的患者吸入霧化後的胰島素.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